链币之家资讯详情

巴比特专访 | 刘嘉颖:不懂区块链的设计师,不是好的加密艺术家

发布时间:2020-07-10
关键词:区块链

今年这个夏天,对刘嘉颖来说,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

作为2020届中央美术学院(以下简称“央美”)的硕士毕业生,她发表的毕业作品--“Sound Money”系列,在加密艺术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。

“Sound Money”系列是一组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绘画作品,以美元、加密货币和美联储等为主题,反映当下经济时事。这些作品起初发布时,无人问津,直到今年3月底,特朗普政府为抵抗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,开启历史罕见的“直升机撒钱”模式。

图1

刘嘉颖从中获得灵感,创作《1000 美元》作品(如上图),她把特朗普的头像放入面额为1000美元的纸钞上,并进行直升机“撒钱”。几天后,这个系列的作品被纷纷出价,限量版作品甚至销售一空。由此,刘嘉颖走进了我们的视野。

现今的加密艺术圈,是以国外的艺术家为主流。作为国内最早涉足这一领域的创作者,刘嘉颖最初是怎样接触到加密艺术?“Sound Money”系列作品的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?她如何看待传统艺术与区块链的结合?

为此,巴比特记者对刘嘉颖进行了一次专访。

  1  

实际上,刘嘉颖并非艺术背景出身。2016年考入央美之前,她一直在互联网行业,曾在腾讯国际业务部担任产品设计师。正是因为没有专业的科班训练,她的艺术创作天然不受传统思维的禁锢,而在腾讯的工作经历,使她对新兴技术有着更敏锐的嗅觉和更开放的心态。

用她自己的话来说,“我是自己玩儿出来的。”进入央美后,刘嘉颖用一年多的时间,尝试了包括绘画、雕塑、互动装置等在内的传统艺术。很快她就感到厌倦了,因为传统的艺术手法只能用来表现传统,而如今的世界已经变得如此复杂。

2017年6月,随着ERC20协议的普及,以太坊的总市值一度逼近比特币,刘嘉颖便把目光转向了加密货币和区块链, “当时我进行了一次加密货币的空投,后来发觉说在智能合约层面,可以做一些‘无聊’的事情,也就是加密艺术。” 与绘画、雕塑等传统艺术不同,加密艺术(Crypto Art)是在艺术数字化的同时,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艺术品的版权问题,并结合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货币,实现艺术品在虚拟空间的展示与自由交易。

2018年起,刘嘉颖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。她曾把比特币的私钥纹在一个实体雕塑上,只要有人能解开私钥,就能取走里面的1枚比特币。但在她看来,这不算是真正的加密艺术。她说,区块链和艺术有三种结合的方式, “第一类是以区块链为主题的作品,也就是用传统的绘画,来象征区块链或比特币,比如画出一条铁链,表示区块链能像这条铁链一样,保证信息的可追溯和不可篡改。严格来讲,这类的传统创作并不是加密艺术;

第二类是把艺术品和NFT(非同质化代币)进行绑定,实现确权的同时,保证了艺术品在区块链上的唯一性;

第三类是通过编写智能合约的代码,改造token的原有属性,进而产生一些偶发性事件。” 刘嘉颖遵循区块链的原教旨主义,她认为,上述第三类才是最硬核的加密艺术。于是,就有了后来的《多多益善》、《小目标》和“Sound Money”系列作品。

  2  

《多多益善》与其说是一件艺术品,不如说是游戏和行为艺术的综合体。因为它不是以图像的形式呈现,而是纯粹的基于以太坊ERC20发行的加密货币GRD(Greed Is Good,多多益善)。其智能合约代码里有这样一句标注:The more you sent, the more you get。翻译成中文是“发送的越多,得到的就越多”,这也是《多多益善》的规则。

一般情况下,我们给别人转币,账户上的币就会相应减少,但在《多多益善》会相应增加。据了解,当时很多工程师参与,其中一个用15天的时间不断与多个账户进行交替转账,最终获得了超过1兆亿个代币。这个作品寓意着人性中的贪欲。

《小目标》当属刘嘉颖的硬核作品,她将一亿个加密货币SG(Small Goal,小目标)打给1000位参与者,同时她在交易所挂单,让SG的价格为一元一枚,于是这些人惊喜地收到一亿个SG,钱包账户同时显示出一个亿的资产,这让这些人十分兴奋。可是刚要转出变现时,一个亿归零了,这仿佛在讽刺金融世界里面有价无市的泡沫骗局,也为现在这个疯狂的时代画上一个小记号。

与传统艺术不同,刘嘉颖的作品没有刻意追求精致的视觉效果,而是着力于通过加密货币的交易过程,与观众产生互动。她希望,“一个作品是活的而不是死的,能根据人的行为去变化,而不是静态的图像。每个人的行为都是艺术品的一部分”。

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《多多益善》和《小目标》里,在“Sound Money”系列作品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。

“Sound Money”系列之《1 WEI美元》

图3

《1 WEI美元》戏谑地将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的头像植入其中,并采用以太坊的最小单位计价,即10-18。选择尼克松作为头像的原因是,1971年8月,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的直接挂钩,这标志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正式崩溃,法币成为了“法定不可兑现货币”。

有趣的是,这件作品最终也是以1 WEI以太坊的价格成交,这或许是艺术史上拍卖金额最趋近于零的一幅作品。刘嘉颖在采访中透露,正在为这个作品申请吉尼斯记录。

 

“Sound Money”系列之《1000 美元》

图4

《1000 美元》的成功让刘嘉颖倍感意外,因为起初这不过是一次传播学实验。当时,她通过分析链上交易数据,筛选出1000个活跃玩家,并向这些人的地址空投《1000 美元》作品。意料之外的是,第二天这件作品就被挂到1000美元的价格进行售卖。

她打趣道,“我是有‘中本聪情结’的,一直以匿名的身份发表作品,也没有做宣传营销。后来央美举办毕业展,要求说不能用假名,所以只好用真名了。话说回来,如果你的艺术品想要换成钱,传播和运营就是很重要的。”

“Sound Money”系列之《1000EYE》

eb083ab4b3894feca8c9f38749833626_meitu_5

《1000 EYE》是以中本聪的眼睛为中心,螺旋排布一千位21世纪著名人物的眼睛,并对应总计1000个NFT。作品里的每个眼睛,都能作为独立的NFT,在平台上拍卖。有人肯定会问:没人见过中本聪,那么中本聪的眼睛怎么画呢?是的,但仔细看,最中心的那个眼睛是空心的!

除此之外,刘嘉颖还创作了《0美元》、《红与蓝》、《私人货币:ZR》、《美联储的微笑》和《0DAY》等诸多作品。专业策展人、艺术评论家寥寥评价道: 刘嘉颖的作品更像是一种社会功能,她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机会,对数字货币、金融信用与交易体系进行消化,对组织架构进行分解与设计,在过程中寻找与呈现出意识形态的本质与人的欲望。

艺术家设计好作品的规则之后,任由作品沿着规则而自由生长。在这个过程中,最终的文化产品与创造产品的区块链技术,以及其真实性、流动性与时间性都成为不可或缺的美学部分。   3  

推敲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件有趣的事情。然而,如果我们问艺术家为什么要这么画?他也许不会回答或无法回答。因为艺术创作只是在时代前沿摸索前行。历史上,总有人试图总结他们的艺术法则,可事实证明:庸才循规蹈矩,却一无所获;大师离经叛道,却推陈出新。

对刘嘉颖来说,离经叛道不仅是一种天赋,更是后天培养的品质和能力。她记得学生时代,常常因为头脑里有很多创意的想法,而无法入睡。考入央美后,她把这些想法分享给老师,得到的反馈是“这些都是很好的艺术方案”。

她很享受加密艺术的创作过程,一方面,区块链编程给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兴奋感,“我会在脑中反复打磨一个想法,艺术让我进入另一个维度的精神世界,当我的所有经历和认知都转化为艺术,然后‘啪’的一下有了灵感,就达到了所谓的颅内高潮”;另一方面,受央美老师们的影响,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写入艺术史中。 “第一次见我的导师邬建安教授是在央美对面的咖啡厅,当时挺冷的,老师还戴了个很厚的帽子。本以为他要和我聊艺术,蛮紧张的,结果我们聊了四个小时的互联网。他不会要求你怎么做,而是根据你的喜好和特长,来推演属于你自己独有的艺术方向。

一次上课,史金淞老师跟我说,我的背景和别人不一样,‘别人在练飞刀的时候,你手上已经扛着冲锋枪了,所以不要再去练飞刀了’,这句话让我感觉醍醐灌顶。

还有一位对我产生重要影响的宋冬老师,他给我们上最后一节课时说,‘基于你的这些经历,你来央美就是来看看现在艺术圈在发生什么,然后做的跟他们都不一样’。

当然还有第一天进央美时,邱志杰老师说的:‘不要妄自菲薄,不要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学生,应该一进来就把自己当作艺术家,去改变艺术史’。”

WX20200710-002114图为刘嘉颖在Cryptovoxels区块链虚拟世界的展区,两面墙壁上的作品分别是《1 WEI美元》、《0美元》、《红与蓝》

改变艺术史看似遥不可及,对于刘嘉颖所在的央美实验艺术系,这并非不可能。她认为,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艺术会被载入艺术史的史册,“我强烈感觉到,这是与传统艺术的分水岭。传统艺术所表现的是物质层面的世界,现在世界变得更复杂,艺术形式也会随之变化。加密艺术的影响力可能不亚于摄影艺术。”

她在采访中提到了廖廖说的一句话:如果世界是由技术推动的,那么有些人是技术的难民,有些人则是技术的原住民。她指出,成为“技术的难民”主要原因在于是区块链的技术门槛较高,传统艺术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,因为全身心的投入,意味着要放弃原有的工作。

毕业作品发布后,很多传统的艺术家联系到刘嘉颖,请教如何转型到加密艺术。她坦言道,会帮助更多的艺术家进入到区块链领域,因为现在的区块链圈确实还太小了。

WechatIMG141_meitu_6图为赤金美术馆

如果说加密货币与传统法币是两个平行的货币体系,那么在未来,加密艺术和传统艺术也可能成为两个平行的艺术体系。加密艺术能否跳脱传统艺术的评价体系与标准?加密艺术是否需要形式上的美感?观众、艺术家、策展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?其实,这些问题的答案已经浮出水面,悄然影响着整个艺术世界。

谈及未来,刘嘉颖表示,希望自己作为行业的建设者和推动者,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加密艺术中。7月9日,她带着赤金美术馆和作品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展出(VR体验),赤金美术馆是她在今年6月发起建立的基于Cryptovoxels的美术馆(如上图),主要用于加密艺术品的展示、拍卖和交流。

  后记:  

第一次看到刘嘉颖的名字,是在曹寅老师的《从杜尚到 First Supper,艺术的去中心化革命》文章里。这篇文章回顾了近100多年艺术的演进历程,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,从马塞尔·杜尚的《喷泉》到加密艺术《First Supper》,艺术的发展总是和技术创新息息相关

在加密艺术的潮流中,刘嘉颖无疑是幸运的,在腾讯工作期间,她结识了一些工程师的朋友,恰好他们也是艺术爱好者。后来她在交互实验室里认识了一位央美的老师,这位老师推荐她去考实验艺术系,这为她以后从事加密艺术埋下了伏笔。

电话的另一头,刘嘉颖总是在不经意间提到一个词—“好玩”,这一点也体现在她的作品上。她不重视图像的美感,而是把重心放在和观众的互动上。她利用智能合约来制定规则,每一位观众根据规则进行加密货币的交易,每一次交易就像在黑夜描上繁星一点,最终汇成浩瀚星空。这种“好玩”是随机的,是灵动的,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人性。正如刘嘉颖所说,“艺术可以是宏大深刻的,也可以是好玩的”。

英国艺术史家E.H.贡布里希在《艺术的故事》里写道,“艺术家的故事,只有经过一段时间,等他们的作品产生了影响,才能讲述。越是走进我们的时代,就难以分辨什么是持久的成就,什么是短暂的时尚”。对于刘嘉颖,对于加密艺术家,他们的作品究竟是短暂的时尚,还是持久的成就?这一切还需要时间和市场来检验。

总体来看,加密艺术是一个小范围的圈子,尤其在国内,观众和创作者更是寥寥。尽管如此,作为时代前沿的先行者,他们的每一个作品,都在为加密货币赋予新的意义,都是为人类创造新的精神体验,这本身就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。

你可能喜欢